首页> 品格相关阅读
翻译策略的发轫与发展
1967年Levý提出translational“MINIMAX STRATEGE”,用以保证职业翻译工作中的输入/输出的合理关系和SL/TL表达手段在语篇上的高度等值(Wilss 2001:192)。可见,翻译策略最初是由语言学派倡导的。

 

Wilss(2001:28)认为,翻译策略“是指译者在把源语文本转换为目标语文本时采纳的步骤,这种步骤可能,但不一定能导致最佳的译作”。“Jääskeläinen(1993)把策略定义为是与‘目标取向性’和‘主观最优性’相关联的过程,而非解决问题的过程。换句话说,翻译策略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,自认为要达到的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法。”(转引自李德超,2005)韦努蒂(1998)把翻译策略界定为:选择原本和拟定一种翻译方法(Strategies involve the basic task of choosing the foreign text to be translated and developing a method to translate it.)(转引自Baker,2004:240)。韦努蒂将翻译策略限制在母语作为目的语的翻译活动。文化学派从历史、文化、政治、文本等多角度研究翻译策略,提出与其翻译观和价值体系相适应的诸多翻译策略,包括异化、归化、改写、抵抗、同化、文化移植、原文选择等。

 

传统译论的直译、意译、音译之类的策略,离不开以原文为圭臬的忠实论,在现代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观照下,这些策略也有所发展,为功能翻译理论、交际翻译理论等采用。

本文由北京翻译公司品格翻译提供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。

上一篇:翻译策略的作用
下一篇:翻译的价值-学术价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