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品格相关阅读
做翻译的辅助方法
在开始做汉译英的时候,有时会觉得不知从何下手,或者感觉思路阻滞,脑子里像什么地方堵住了一样,勉强译出来的文字也是别别扭扭,非常不顺手。甚至有些做过不少翻译的人,如果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做,再开始做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,感觉“手生”。无论是初学者,还是有些经验的译者,都可以试试下面这几个办法,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,或者恢复自己的状态。

1.模仿

在动手做翻译之前,先看一些与要翻译的文章性质类似的译入语材料。对汉译英而言,就是看一些英文的类似题材、类似体裁的文章。比如要译的是散文,就找几篇内容近似的英文散文看一看;要译的是政论文,就找些英文报刊上比较严肃的文章看一看;要译的是合同,就找几份英文合同看一看。用这种办法,找找感觉,熟悉一下对应的文风、语汇,然后开始按照原文严格地译,译的过程中尽量模仿同类材料中英文的表达方式。译完之后,“忘掉汉语”,从头到尾整理译出来的全文,使之文从字顺。这种模仿的办法和林克难先生提出的“看,译,写”方法基本一致,对启发思路、提高译文的质量有很好的作用。

2.口译帮助

如果一时不知道怎样下笔,或者遇到了译不出的地方,“卡住了”,可以试试用口译的办法化解难点,因为在口译中,不管你译得出译不出,总归是要设法说清楚的,否则就无法完成任务,口译也无法继续了。用口译的办法,实际上就是尽最大努力“换个说法”,逼着自己想办法把意思讲通、讲清,然后翻译才能继续进行。其实,书面语原本就来自口语,请口译帮忙,等于是回到了语言的本质状态——说话,而说话的目的本来就是要设法表达自己、让对方听懂。

3.朗读帮助

这个办法也和说话这个性质有关。译文完成后,最好大声朗读几遍,在朗读过程中,就能听出哪些地方不顺、不通,以便改进。语言毕竟是有声的,文字的起源就是对有声语言的记录,所以大声朗读也是回到了语言的本质状态,话说得通不通,顺不顺,耳朵起的作用其实比眼睛要大。如果能把译文读给别人听一听,效果会更好,自己听不出来的毛病,别人很可能一下子就能听出来,道理也很简单:毕竟话是说给别人听的,能不能让人准确地理解为原文要表达的那个意思,听话的人说了算。

本文由北京翻译公司品格翻译提供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。

上一篇:翻译策略分类
下一篇:翻译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关系